震撼!巨大的数字人踏浪而来和运动员汪顺一起点燃杭州亚运会火炬!亚运会开幕式七大彩蛋全揭秘
刚刚,杭州亚运会火炬被点燃,巨大的数字人跨过钱塘江,踏浪而来,走进大莲花,和运动员汪顺一起点燃火炬。这也是亚运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数实联合点燃火炬。
在本场开幕式中,东方美学和西方艺术,数字技术和现实世界,科技和艺术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娓娓道来一个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文化交融的故事。
开幕式上,浙江省11个地市极具代表性的歌舞、戏曲、非遗项目一一登场,徐徐打开一个创意唯美的诗画江南,描绘了一幅中国人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秋分时节,正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主创团队通过技术方法,将钱塘江潮搬到了“大莲花”,潮水跟着演出场景一直在变化形态,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鱼鳞潮等不断更迭,当大潮褪去,滩涂上生长出了蔚为壮观的“潮汐树”。潮起潮落,循环往复,带来生生不息的自然律动。
在一幅丹青画卷中,大运河畔通过裸眼3D视效竖起一座拱宸桥,以桥为纽带,一岸是旧时江南的白墙黛瓦,代表着古临安城的市井生活,一岸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表着今杭州城的璀璨都市,船自桥洞而过,仿佛穿越古今运河,古今杭州人于拱宸桥相逢,历史与现代隔拱宸桥对望。
这是一场令人大饱眼福的视觉盛宴,人们既醉心于创意唯美的诗画江南,也惊叹于智能时代的科学技术创新,感受到了满满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式浪漫,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杭州亚运会上所呈现的浪漫,是“万家灯火夹江明”的浪漫,凝聚着14亿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故事;也是“科技锋芒开石垒”的浪漫,浓缩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
开幕式上的每一次潮涌,每一束电子烟花,都是满满的高科技。在这些恢弘壮美、极具科技感的震撼视效背后,是杭州乃至中国高科技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浓缩,也是中国科技力量的体现。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融入典型的浙江以及杭州符号与意象,借助科技的力量,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所用到的科学技术手段,可能是历届大型赛事开幕式演出中最多的。主创团队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以体育为媒,讲述一个美美与共的中国故事?我们带你走进幕后,解码开幕式背后的科技彩蛋。
纵观历届大型运动会,点火环节,都是开幕式最大的悬念。杭州亚运会策划了一个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点火方式。
刘猛介绍,此前,参与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亿万“线上火炬手”和现场的观众,都将成为“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后台通过实时数据手段,将上亿线上火炬手参与传递的火种,传送到数字空间,将通过数据转化成虚拟形象,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超大的“数字人”,逐步奔跑到大莲花,将火炬传递给现场的真人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塔。
刘猛表示,设计之初,主创团队就明确,一定要找一个不同以往的点火方式。选择万众参与,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数字互联的时代,通过线上传递,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有一种自豪感。
而且,杭州是一座数字之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是要把杭州、中国的科技发展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今晚8点,杭州亚运会开幕。运动员入场,网幕变换造型,呈现中式风格的窗户,中间为国家和地区的中英文,两侧则是梅兰竹菊。
开幕式总导演陆川此前在采访中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有一个网幕,由9个IMAX并排在一起,是地球上最大的银幕,这是我作为电影导演都会骄傲一生的事情。”
本次开幕式打造出一场数字化高端演艺视效,靠的最重要的两样硬件设备:网幕、地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团队硬体负责人刁景升深度解密,这科技到底厉害在哪?
网幕就是大家看到的吊在空中那块巨大“荧幕”,总长度185米、高20米,相当于9个IMAX荧幕那么大。每块网幕宽5.28米,重600公斤,最中间的部分由三组连接在一起。
这套网幕从材料到设计制作,都是自主研发的。除了展示的效果,还充分考虑到大莲花的主体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稳定性、透明度、透风性等,前期进行了2次安装测试。
运动员入场仪式的时候,网幕的造型要变化,所以每块网幕的下方是不固定的,在安装测试时发现风会把网幕吹得刮起来,像放风筝一样。于是,又调整了网幕的位置,错开体育场最大的二层透风豁口以保持稳定。
和网幕相配合的,是地屏。将近24000块屏幕组成6000平方米的地屏,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P3(像素点是3毫米)地屏。
为了让处于地面的3毫米像素点的地屏和位于空中5.5厘米像素点的网幕形成更为整体的立体视觉效果,工作人员用了视频的处理器与服务器,使其在视觉上更为融合。
地屏距离体育场草皮还有75厘米空间,下面铺设了三台风机和若干信号基站,不仅要供电散热,还要考虑到排水等问题。
为了测试地屏不同小屏幕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黑屏、画面抖动等情况的发生,80多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地屏上疯狂踩,一经发现不平整或者信号线被压住,就得立刻调整,如果这一块小屏幕有问题,就用吸盘吸上来维护;如果线路有问题,就要去地屏下面检修,在75厘米高度的空间里只能趴着。
裸眼3D基本上贯穿通篇。迎宾表演时,每位演员跟着音乐鼓点踏地时,像皇冠一样的水花就会溅起来将其包裹住。
一座连接古今的拱宸桥出现在大莲花的场地中央,震撼的感觉直击人心;波涛澎湃的钱塘江大潮、亚运吉祥物“江南忆”在黑白色的琴键上欢快跃动等等。
视觉总设计张玲玲介绍,打造裸眼3D视效,最复杂的就是测试角度。现场,每一层观众席的视角都不一样的。经过多次测试,尽量照顾到每一层观众的视角。
比如,拱宸桥的裸眼3D视效,观众看到的桥,就是一座真实的桥。通过演员和道具的互相配合,就像真的看到船从桥洞里穿过一样。
视觉总设计刘猛解释,实际上,物理载体都是一面高清大屏,裸眼3D就是把平面的大屏做成有维度的深度空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道具和演员的配合,传达节目的内容。
以关注度很高的拱宸桥为例,实际上,就是在地屏投放一个拱宸桥的视频素材,通过3D技术,把拱宸桥立体地放在大莲花的舞美空间当中。再结合实际的船体、道具和演员的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和裸眼3D不同,AR虚拟现实说通俗点,是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视觉内容,比现场看到上的画面更丰富,更精彩。
迎宾时的良渚玉鸟,夜空中盏盏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祝愿的孔明灯,巨大的数字穹顶和热情翻滚的足篮排球,灿若银河的星空,以及从钱塘江上踏浪而来的数字火炬手和绚烂无比的数字烟花……整场开幕式里隐藏的AR彩蛋,每一个都会给你惊喜。
AR虚拟现实,是虚拟的,但又有现实的感官。虚虚实实,让人难以分辨。“比如把星空搬进体育场,让演员在星河中起舞,这肯定是虚拟的,但从视觉上感觉和现实融为一体了,这就是AR的完美呈现。”负责AR制作的崔永江介绍,作为亚运会开幕式的AR效果,不能太过花哨或者游戏感太重,必须有细节、有意境、有逻辑。
以最核心的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为例,有超过1亿的观众参与开幕式数字点火活动,他们的每一个祝福化成的每一颗粒子,在场馆外围逐渐升腾汇聚到一起,形成粒子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奔跑,一直跑进主体育场,和现场的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为了让数字火炬手看上去有力量地在奔跑,邀请了专业的田径运动员,进行多次动作捕捉效果测试,更真实。虽然是AR效果粒子组成的数字火炬手,但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廓,而是有故事有逻辑,比如来自什么地方,和杭州有什么关联等。“我们就想到了良渚文化。把代表良渚文化的图腾等细节嵌入了数字人的肩膀、腿部、手臂。但杭州是数字科技之城,这一个数字人又不能做得像古人一样,所以在服装的设计、线条的勾勒上,更加凸显现代感。”
在第一篇章的末尾,出现的漫天孔明灯,也是细节满满。每个孔明灯的底部,都有燃烧着的火焰,火焰随风晃动时的光影效果映射在灯的每个立面,好似一盏真实的孔明灯。包括数字烟花的颜色、爆破时的声响和燃放后的烟雾的形状轮廓等,都是通过反复观察模拟调整得出的最佳效果。
崔永江还介绍,开幕式演出的AR技术运用到了很多种三维制作系统,像动捕系统、动画系统,动力学系统,常见的3DsMax、Houdini、AE、Maya、等多重软件交融并用,最后还要汇总到实时渲染的虚幻引擎UE系统等等复杂流程。同时他们还开发并投入了大量的粒子和流体的效果,比如数字人踩在江面上出现的浪花、星云瀑布等效果。力求有一个最完美的呈现。
这是双3D威亚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运动场空间中,立体飞旋于空中的男女演员,与地屏的钱塘江浪潮即时互动。
在这个节目里,冲天潮将从地屏冲到悬空的网幕,实现人与潮、力与美的双向奔赴。
开幕式视觉总设计刘猛说,两位威亚演员和地屏画面的配合,技术来讲,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创意和设计。视觉上来讲,要美观,从内容上来讲,要准确表达内容。
为了展现不同形态的钱塘江潮涌,设计团队在前期搜索了大量的钱塘江潮水的视频素材,最后通过CG的手段来呈现,再根据现场演员的调度、情绪、点位等来重新制作、还原了钱塘江大潮。
开幕式的多个重要节点,巨型网幕上都出现了璀璨耀眼的“数字烟花”,加上音乐、灯光的配合,将现场的气氛燃至顶点。“五彩”的烟花,传达出的是绿色的办赛理念,虚拟的烟花,盛放出了真实的效果。
刘猛介绍,数字烟火力求做到以假乱真,在烟花的造型、色彩、颗粒度等方面,都要非常真实。
在第三篇章的时候,配合着灯光的效果,通道的门宛如一个小小的舞台,像是每一户家庭的窗户缓缓打开。
数字互联,“数字人”和真人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塔数字点火是本届开幕式最大的一个亮点。纵观历届大型运动会,点火环节,都是开幕式最大的悬念。杭州亚运会策划了一个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点火方式。刘猛介绍,此前,参与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亿万“线上火炬手”和现场的观众,都将成为“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后台通过实时数据手段,将上亿线上火炬手参与传递的火种,传送到数字空间,将通过数据转化成虚拟形象,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超大的“数字人”,逐步奔跑到大莲花,将火炬传递给现场的真人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塔。为什么选择这种点火方式?刘猛表示,设计之初,主创团队就明确,一定要找一个不同以往的点火方式。选择万众参与,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数字互联的时代,通过线上传递,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有一种自豪感。而且,杭州是一座数字之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是要把杭州、中国的科技发展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当巨大的“数字人”和第六棒火炬手相汇后,主火炬塔被点燃。以“钱江潮涌”为形的主火炬塔从卷曲着的浪花,变成了伫立着的潮头。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火炬塔的制作和运行。开幕式前一天,橙柿互动记者走进白马湖畔的大丰科创中心,探索火炬塔背后的秘密。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丰嘉隆介绍,火炬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钱江潮涌”的形态,表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不同于以往固定不动的火炬装置,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塔,是会动的。火炬塔由19朵浪花组成,被点燃后,19朵浪花,像手臂一样缓缓地往上伸展。
根据前期的设想,为了呈现钱塘潮水的状态,要在每朵浪花上加上灯带。不过,最终还选择了既环保又美观的方案,就是使用镜面不锈钢波纹板。在光的照射下,能呈现出比镜面反射更细腻、更温柔的画面,波光粼粼,如钱塘潮水一般。
火炬塔由19根弯曲的火炬柱子组成,代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最高的一根能伸展到19.6米。
要让一个钢结构材料,像浪花一样灵活伸展,非常难。大丰决定,将火炬塔的“骨骼”和“皮肤”分开,也就是用机械系统和装饰系统分离两套系统,来解决这一个难题。
将机械结构的数量调整为装饰结构数量的一半,又把装饰结构改成动态的浮动结构。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火炬塔的重量,又能保证火炬塔连续的动态效果。在视觉上,呈现出了连贯的圆弧到直线的变化。
点火后,火炬塔通过旋转滚珠丝杆触动电机转动,实现了从浪花到潮头的转变。为了确认和保证浪花能伸展,大丰在火炬塔里安装了两个电机。如果一个电机坏了,另外一个电机也能工作。如果两个电机都坏了,也能通过手动实现。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严华锋介绍,火炬塔主体驱动机构,就像是它的骨架,为了让骨骼能灵活地活动,用上了精密滚珠丝杆,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消除运动过程中的径向位移晃动和偏转力。
19根火炬柱子之间的间隔非常小,只有5公分,如果稍微有点偏差,火炬之间就会发生碰触。
“轻、稳、准”,是火炬塔装置的基础要求。既要有力量感、又要轻巧灵活,既要有能抵抗台风的稳定性,又要有达到毫米级运动的准确性。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火炬塔,并非安装在地面上,而是在原来的观众席上。这就对火炬塔的重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观众席的最大承重是观众席载荷300公斤/平方米,太重的话,显然不行。
大丰决定通过“轻量化设计”来完成,对火炬塔不一样的部位的载荷精准,都做了分析计算,采用机械结构逐级减小的方式来设计,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整体的重量。
每根火炬柱相当于一条机械臂,每一条机械臂,都有多个伸缩关节组成,由高精度滚珠丝杆等精密零部件连接,以实现自由展开和闭合。
使用滚珠丝杆连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关节之间没有间隙,做到纹丝不动,才可能正真的保证火炬塔整体的“稳”。
严华锋说,燃料就好比是火炬塔的血液。这是第一次在火炬中使用绿色环保的液体燃料,叫甲醇。
“大莲花”是没有屋顶的,亚运火种要一直燃烧到闭幕式,万一遇上大风大雨天气怎么办?
火炬塔恰好安装在大莲花没有遮挡的地方。开幕式前,经过几次测试,曾遇到了七级风,但是,火炬扛住了。
事实上,火炬塔还模拟过更恶劣的风动测试。十级风,在距离火炬塔一米处狂吹,依然吹不灭。严华锋说,经过多轮的模拟测试,起码能承受13-14级的大风。
而且,燃料是从火炬塔里的高压喷头喷出来的,喷头有自己的“保护伞”,风雨都进不去。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被风吹灭了,喷头旁边还有4个点火器呢,火炬一旦熄灭,也会马上被点燃。这个反应,已经实现了毫秒级。也就是说,这个瞬间的速度,在肉眼上,是根本不会看到火种被熄灭的。
相关产品
-
【48812】直线导轨的特色有哪些
-
§ 2-3 导向支承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
建华建材:预制产品创造新基建浪潮下轨交发展的新速度
-
硬汉来袭 长城炮皮卡亮相深港澳车展;雪佛兰Trailblazer内饰曝光
-
数字控制机床导轨副的类型与特点
-
【48812】《堆叠大陆》暴晒架怎样组成 暴晒架的组成方法及效果
-
【48812】泰坦下山了!《喵星大作战》车型全览
-
聪明的买车人丨小鹏P5为啥不直接设计成“小P7”?